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杨柳青年画挂在墙上
2025年07月28日 作者:信息科

        拜读了《见证匠心:杨柳青年画访谈口述史料汇编》,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每一幅经典的杨柳青年画扑面而来,而且那么逼真。众所周知,杨柳青年画风靡世界,阅读完这本书更觉得杨柳青年画名不虚传。前几年,我们举行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云集博物馆,真可谓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在开幕式策划上,大家形成共识,那就是把杨柳青年画悬挂在展览馆的中央。在开幕式上,4张代表性的杨柳青年画格外抢眼。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非遗工作的朋友走进场馆,看到4张杨柳青年画挂在最醒目的位置,效果极好,在全国非遗展览会上给人先声夺人的感觉。

        确实,杨柳青年画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一个令人自豪的文化符号。在这本书的每一篇口述中,都深藏着杨柳青年画400年的厚重历史,记录着杨柳青年画每一步笃行发展的步伐。口述史真实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阶段所发生的最感人的故事。无论是专家还是传承人,他们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最柔软的最真实的部分,深刻记录了杨柳青年画的诞生和发展。而且这些内容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围绕着杨柳青年画曾发生过那么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技术环节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世界里的。每一个口述者都对杨柳青年画充满了发自心底的热爱,一些人甚至因为杨柳青年画改变了人生轨迹。杨柳青年画不仅是抱鲤鱼的娃娃,不仅是吉祥图样,更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的历史,是时代的缩影。

        每次举办非遗展示会,我都会在某个角落看着杨柳青年画的大师们忙碌,经他们之手画出来的年画是那么精致秀美。我每次去杨柳青镇都喜欢去年画馆走走,有时候他们见到我就送我一幅画,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他们乐呵阿地表示,杨柳青年画就是送福的,谁得到了谁就有好运。这么一说,我只能接受这份美好的礼物。有时观摩老师傅刻版,看着杨柳青年画一刀一刀都透着他们的心血,那些图样被刻得栩栩如生。有的线条很细,稍微不注意就会被破掉了。我问他们,刻一幅需要多久?他们回答,有的需要一个多礼拜,有的要半个月甚至更久呢。我曾经去杨柳青镇探寻过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人,为了传承这门绝技,他们很辛苦,因为杨柳青年画名气太大,他们怕自己做得不好就会有损杨柳青年画的声誉。这些传承人握刀伏案,手随心动,刀随手成。读了这本书,就会全面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传承人曾告诉我,年画是需要被老百姓贴在墙上的,是为每一年祝福吉祥如意。所以说,杨柳青年画一年画一张,一挂挂一年。通过阅读这本书,还可以了解到,很多传承人更多考虑的是怎么能让年画传承下去,在他们手中发扬光大。

        杨柳青年画就如同杨柳青镇一样,或许历史并不算十分悠久,但特色鲜明。每逢春节,杨柳青镇上无论大街上的商铺还是小巷里的居民,都喜欢把各式各样的年画贴在墙上、门上等处,传递着中国年的味道。不仅是杨柳青镇,随着天津运河文化的发展,只要是天津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贴年画的习俗。旧时天津人过年或许买不起鱼肉、买不起新衣,但年画是必须要买的。

        杨柳青年画题材很广泛,因为受运河文化的影响,画中花鸟虫鱼、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无所不包。杨柳青年画造型优美、刻制细腻、线条流畅。年画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众,透露着浓郁的民俗民风。

        杨柳青年画从产生到发展,经过很多代年画艺人的不懈努力传承至今。但是在过去,民间艺人大多不被人重视,故很少有史料记载。这本口述史却翔实记录了这些传承人的经历和故事。杨柳青年画是随着历史发展的,而每一段历史中都或多或少可见杨柳青年画的身影。记得那年春节,我和几个文友相约去杨柳青古镇,在黄昏中走在小巷子里,看着家家户户大门上张贴的杨柳青年画,听着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感觉置身于浓厚的春节氛围之中,尽情感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知道谁唱起来杨柳青民歌《画扇面》,“天津卫城西杨柳青,有一位美女白俊英,专学丹青会画画,这佳人十九春丈夫南学苦用功,眼睁睁来到四月当中......”

        杨柳青年画描绘着天津人的生产生活和所思所盼,它不是只存在于博物馆里,而一定要融人老百姓的生活,在生活中、使用中随时代而发展,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

       【本文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原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作者:李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