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赶大营:天津地方史的大事——《今晚报》报道促成史志专家座谈研讨
2025年07月21日 作者:信息科

         在《今晚报》赶大营寻踪采访活动的推动下,天津市史志专家和专业史志工作者聚集一堂,针对杨柳青人赶大营这一课题展开广泛深入的座谈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今晚报社、西青区委宣传部、西青区文化局联合举办。研讨会上,《今晚报》“赶大营寻踪”采访组记者介绍了赴疆采访经过以及在资料、文物搜集上取得的成果;西青有线电视台编导白秉刚回顾了其2000年赴新疆拍摄《情洒大西北——杨柳青人赶大营》系列专题片的情况;西青区文化局介绍了赶大营纪念馆的规划和工程进展等。

         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首先发言认为,赶大营是天津地方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经历了兴起、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完整历史阶段。初期赶大营,通过先进的“市场化运作”,解决了左宗棠西征部队军饷运输的难题,是一次爱国主义的行动。后来,赶大营从军事性质逐渐转化为经济、文化性质,通过生活习俗和语言渗透等,使汉文化在祖国西北边疆更加广泛地传播,对提高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杨柳青人赶大营,作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前半期开发新疆的先驱行动,在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杨柳青人的骄傲,也是天津人的光荣。原西青区党史研究室石泽年结合史实,探讨了赶大营的重要意义,指出应该更充分地认识杨柳青人早期开发大西北的贡献,发扬其艰苦创业精神,建设好杨柳青,也建设好天津。杨柳青博物馆顾问戴敬勋介绍了近年新疆杨柳青人后裔同杨柳青镇的交流情况,认为应该利用这一特殊关系,密切天津和新疆的经济文化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西青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李新和西青区政府张茂之等则结合具体事实,重点谈了抢救赶大营研究资料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早在光绪年间《重修天津府志》中,就已经有了杨柳青人跑西大营的记载,但现在我们对赶大营研究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有关赶大营意义的认识也很不足,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发现。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今晚报》“赶大营寻踪”采访和西青有线电视台《情洒大西北》的拍摄也分别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两次抢救发掘赶大营资料、文物的重要活动,对赶大营研究的深入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2002年10月28日《今晚报》第2版“时事”)

作者:赵宝起 王振良